Jump to the main content block

經濟日報

 

『經濟日報專訪』

明志科大校長 劉祖華 -精緻辦學 以小搏大


  明志科技大學甫獲教育部獎勵大學「教學卓越計畫」補助5,850萬,該校近年屢次勇奪國內外大獎及教育部獎補助款肯定,這都要歸功於2002年接任校長的劉祖華,七年來帶領教職員團隊,努力打下來的輝煌戰績。

    該校自創校以來始終堅持精緻辦學理念,劉祖華接任校長後,雖然成功由技術學院改制為科技大學,規模也由一個技術學院、一個研究所,增加為三院10個系、11個研究所,但仍是全國最小的科技大學,目前全校學生(含進修部)僅有4,000餘人,教師僅有170餘人。

    為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,明志科大正在規劃嶄新的中長程發展計畫,劉祖華接受本報專訪,對於過去全校師生的戮力,以及未來努力的目標,有詳盡闡述。

 

卓越教學出色

 

學生報到率近百

 

問:可否談談明志過去屢獲肯定的辦學績效?

 

答:明志近幾年不論是由教育部依據各個辦學成績指標評選,或是爭取各績效競爭型經費,均能脫穎而出,像教育部推動的獎勵教學卓越計畫,是以40%的教學卓越型學校為補助目標,明志在這個等級中。獲得教育部「產學合作激勵方案二」經費補助,在170餘所大學中,排名前30,以170位教師的規模,在研發能量上受到極大肯定。至於私立技專院校獎補助款,過去六年均名列前三名,最近兩年更躍居第一名。

 

問:外界普遍認為明志是私立科大的龍頭,可否以較具體的數字說明教師及學生素質。

 

答:目前四技部考生成績要在前30%才能進明志就讀,而每年入學新生中,每個班都有多位同學捨國立科大選擇明志,近年新生報到率都達99%。明志所有工程類的科系都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,學生畢業時持有甲、乙級的技術證照數,人均超過一張。

 

全國最小科大

 

教學成本超高

 

問:校長一直強調外界看明志,要以人均來看,而非總數字,請進一步說明。

 

答:就以今年8月獲得教育部第二期獎勵大學「教學卓越計畫」補助5,850萬元來說,明志每名學生平均有1萬4,625元,比起其它拿6,000多萬元以及第一高的8,000萬元學校,因學生人數多達1萬2,000人至1萬8,000人,平均每名學生只有4,000元左右,明志得到的肯定與意義大不相同。

       再如研究產出,教師的期刊論文發表數量、產學合作、技轉等攸關社會聲望的學術表現,雖然一直在成長,但外界看的是總數量,因為師生人數太少,產量自然不能與動輒一、二萬人的學校相比,在總排名上無法獲得太多關注。

 

提升學生數

 

壯大團隊陣容

 

問:不論學生或教師人數,明志的規模均為全國最小的科技大學,在經營上有何瓶頸?

 

答:明志規模小,使得過去在經營出現不合理的現象。比如,很多系都只有一個班,但每個系最起碼有十幾間實驗室,每個實驗室都是為了支持一門課,不能因為班級少就不設,但足夠給4至6個班級使用的實驗室,卻只有一個班級在用,形成空間設備上的浪費。一般私立學校一個學生的成本約15至16萬元,而明志的學生成本超過20萬元。

       以現在4,000名學生計,一年的學雜費收入約3億5,000萬元,但學校一年經常性支出約8億元,即便加上「教學卓越計畫」、「獎補助款」等向外爭取來的資源,也只能占經常性支出的45%,缺口還是得靠董事會挹注。如果學生人數能增加到6,000人,學雜費收入就可提高到經常性支出的一半,不論就學校的財務結構,或是使用設備上,在長遠經營的考量上都會比較健康。

       其實學生人數增加,考量的不全然是財務問題,最重要的還是學校的競爭力會因此而提升。目前教育部規定的生師比是32:1,而明志的生師比是20:1,若增加2,000個學生,就能多聘進100位老師,屆時不論是研究產出、學術競賽等,都會有比較經濟的規模出來。還有,像環資學院的薄膜中心,目前握有7項主要技術,其中2項是世界級,也極需要新的員額編制壯大整個團隊。

 

產學研發中心

 

定位務實致用

 

問:學校是否已在進行擴大招生計畫?在軟硬體上如何因應?

 

答:明志積極籌劃的中長程發展計畫,朝著擴大招生的目標努力。另為落實「產學合作」的策略方針,未來16公頃的新校地將保留一半做為產學合作發展用地。

        在辦學方向上,希望擴大招生而新聘入的教師能投入更聚焦的研究,將過去幾年努力產生的研究中心雛型,具體為「產學研發中心」,加上原有的福祉中心、製商整合中心、生物科技中心、薄膜中心等,透過全校師生努力培育壯大,爭取外部的資源和廠商合作,在定位上會以務實致用、著重於試量產、商品化。未來期藉由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,相信一定能使明志能成為一所一流的科技大學。

 


【本文為節錄於2009-10-20/經濟日報/F1/企業情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