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遠見雜誌




 

 

 

 


 

『遠見雜誌專訪』

【遠見雜誌】9855日出版

 

 

    創校45年以來,明志科技大學以工讀實習、全體住校的特色,在技職教育建立卓越特色與口碑,由於堅持精緻辦學理念,比其他學校投入更多教育成本,因此能培養出具備
勤勞樸實態度及理論與實務並重之人才,成為企業的首選。 

 

      現今企業取才的標準,已從「才幹」、「能力」,擴及到「工作態度」,員工能否穩定就業、是否具備團隊合作與敬業精神,儼然已成為企業選才的優先考量。「我可以很自信地說,明志學生一向受到業界歡迎。」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以日前配合教育部「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」進行畢業生就業調查為例,發現近三年畢業學生待業中的人數寥寥無幾,顯示明志學生畢業時均已具備優良的就業競爭力

 

不景氣,更突顯校友就業力

 

這波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的金融海嘯,並未減損明志校友的就業力。

 

  技職教育最重要的育才目的,就是替企業培育最適用的技術人才。由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所創設的明志,提出工讀實習、全體住校的團體生活制度,多年來培育出規律生活作息、身心體魄強健、人格品德健全的兩萬名畢業校友,成為台灣許多重要基礎產業的中堅幹部。

 

  明志人才的好口碑,更成為企業聘用人才的重要保證。劉祖華表示,學生在經過明志文化薰陶後,會懂得替別人著想、耐性足、腳踏實地、肯吃苦,「企業就需要這樣的人才擔任中堅幹部,建立組織長期營運的基礎。」所以,多年來明志校友的優異表現,更讓明志的工讀實習制度得以持續傳承。

 

   所以,明志校內不管任何學制的學生,都要做滿一年時間的工讀實習,這是台灣很少學校做得到的。以四技部學生為例,學生大二開始接受校方規劃的就業輔導,學習撰寫履歷,準備與廠商進行雙向面試,讓學生自己、廠商都能各自找得合適的工作、人才。等學生升上大三後,則赴校外工讀實習一年,累積職場經歷。

 

 工讀實習,先為學生鋪好就業路

 

  目前,與明志進行工讀實習廠商多達百家,除了台塑企業外,還有鴻海、瀚宇彩晶、研華科技、工研院等知名企業。相較其他學校學生修習實習課程,必須額外繳交實習費,而明志的工讀實習制度卻可支領一個月兩萬一千元、享有勞保、受到勞基法保障的正職薪水,因此「廠商會把明志學生當成正職員工進行鍛鍊,而不是讓學生去做打雜、買便當等跑腿工作」劉祖華強調,即使這半年來各行業不景氣,企業主仍然堅持聘用明志的學生。

 

而學生一律住宿的規定,也讓學生提早體驗團體生活,在住校的規律作息中,老師、校方與學生之間就像家人般親密,並透過學習預警機制,針對課業落後的學生實施補救教學、晚自習集中輔導、宿舍教學助理等措施,協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。

 

 投入高昂育才經費

 

  人才所需的就業力,包括團隊合作、腳踏實地、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,以及專業技術、基礎學識,要先從學校就學時開始修練。而明志對投資學生的成本,也慷慨大方。

 

       明志堅持以「小而美」的辦學規模,維持「勤勞樸實」的育才特色。通常私校一年投注一個學生的成本約15萬元,明志則超過21萬元,在私校中投資育才的經費與成本,算得上是佼佼者,尤其近三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經費共17仟萬元(全國平均最高),目前所有工程類科系均已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,辦學品質備受肯定。

 

   此外,台灣有許多優秀的清寒學生,打工賺錢,反而忽略課業。明志提供工讀實習機會給家境清寒學生作為經濟後盾之外,學生每學期食宿費僅收取約12千元的低廉費用,吸引眾多成績優秀的清寒學生捨棄國立大學,選擇明志就讀。

 

   劉祖華表示,明志設有工程、環境資源、管理暨設計等3個學院,在新任董事長楊定一博士接下董事長一職後,特別強調全人教育理念,冀望透過通識教育課程改革,讓以往受到理工科系師生忽略的人文、藝術、企管知識,抑或管理設計科系學生覺得陌生的奈米、能源領域,得以互相跨領域學習。

 

   「接下來,我們要推動建立『全校課程地圖』,將通識教育課程與系所課程融合一起,『精準』打造學生的核心能力。」劉祖華不斷強調「精準育才」,這是因為明志每個的科系規模都不大,目前僅2千餘位大學生、約300位研究生,「我們不能樣樣領域都去投入,必須挑選有發展潛力的專長領域去做。」

 

   例如,工程學院「福祉工學研究中心」進行生理監測儀表、醫療照護器材等相關產品研發,如血糖機及試片開發,以造福糖尿病患。環境資源學院「生化工程研究中心」進行中草藥藥材萃取與純化技術研發,可運用於研究純化冬蟲夏草、牛樟芝、巴西蘑菇等藥性功能驗證,走向試量產的規模。

 

   劉祖華最後強調,明志與產業亦步亦趨,無非就是讓產學之間零落差,順利把能實踐、學以致用的人才送進職場就業。來明志讀書,並不輕鬆,也不能偷懶,但是四年的大學生涯,絕對能讓學生擁有堅強的就業力,成為企業最愛的人才。